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
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指导与调控、优化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资源配置?如何形成可持续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能力?如何稳步地消除贫富差距,而实现社会均富?
《宏观经济学十二讲:中国情景》是一本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本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以及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系统、全面地构建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书中凝结了两位作者数十年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同时,融入大量中国及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实例,从实践出发辩证地解读宏观经济学理论。
本书可作为本科、硕士和MBA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也是大众读者全面理解国际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思辨、实践的绝佳选择。
面向学术型研究生讲授时,加入高级宏观经济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十二讲:中国情景》是一本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本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以及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系统、全面地构建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书中凝结了两位作者数十年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同时,融入大量中国及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实例,从实践出发辩证地解读宏观经济学理论。
本书可作为本科、硕士和MBA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也是大众读者全面理解国际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思辨、实践的绝佳选择。
面向学术型研究生讲授时,加入高级宏观经济学内容。

Lecturer
Date
20th September ~ 23rd December, 2024
Location
Weekday | Time | Venue | Online | ID | Password |
---|---|---|---|---|---|
Monday,Friday | 13:30 - 15:05 | A3-1-301 | ZOOM 03 | 242 742 6089 | BIMSA |
Prerequisite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Syllabus
第1讲 宏观经济评价
1.1 来自生活的感受 / 002
1.2 三大指标 / 002
1.3 四个部门和四种市场 / 005
1.4 三个账户 / 005
1.5 宏观经济政策 / 008
1.6 中国情景案例分析 / 010
1.7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 / 015
第2讲 三大指标的内涵与关联
2.1 产出统计 / 024
2.2 失业率统计 / 029
2.3 通货膨胀率统计 / 033
2.4 三大指标的自然状态 / 035
2.5 奥肯定律 / 040
2.6 菲利普斯曲线 / 043
第3讲 经济增长理论
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050
3.2 新古典增长理论 / 054
3.3 内生增长理论 / 065
3.4 中国道路 / 081
3.5 发展经济学 / 085
第4讲 货币与通货膨胀
4.1 货币职能与困境 / 092
4.2 通货膨胀的本质 / 095
4.3 货币数量说 / 096
4.4 货币需求 / 098
4.5 何以适度 / 099
4.6 货币是不是中性的 / 109
4.7 治理通货膨胀的案例 / 111
第5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5.1 失业 / 123
5.2 劳动工资率的决定 / 124
5.3 劳动市场均衡 / 129
5.4 通货膨胀 / 132
5.5 再论菲利普斯曲线 / 136
第6讲 国际经济
6.1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 / 149
6.2 国际收支 / 155
6.3 汇率与利率 / 157
6.4 国际投资与分工 / 168
6.5 经济失衡与金融危机 / 170
6.6 人民币国际化 / 179
第7讲 经济周期
7.1 经济周期的含义 / 190
7.2 经济周期的类型 / 191
7.3 经济周期的成因 / 193
7.4 中国的经济周期 / 199
第8讲 计划支出与需求
8.1 计划支出 / 211
8.2 总需求与总供给 / 216
8.3 总需求模型:IS-LM 模型 / 221
8.4 IS-LM 模型的拓展 / 229
8.5 消费需求的决定 / 234
8.6 投资需求的决定 / 241
第9讲 金融体系
9.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250
9.2 资本市场的作用 / 257
9.3 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 / 265
9.4 货币乘数 / 270
9.5 信用膨胀 / 280
9.6 自由化的代价 / 286
9.7 中国金融改革的特色 / 291
第 10 讲 财政政策
10.1 政府支出与税收 / 304
10.2 财政政策工具 / 306
10.3 “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 312
10.4 IS 曲线 / 314
10.5 挤出效应 / 321
10.6 政府债务风险 / 325
10.7 代际平衡 / 330
10.8 减税效应 / 332
第 11 讲 货币政策
11.1 货币政策工具 / 342
11.2 货币政策目标 / 356
1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363
11.4 货币政策的时滞 / 367
11.5 泰勒规则 / 369
11.6 经济危机中的量化宽松 / 373
第 12 讲 宏观经济政策与流派
12.1 凯恩斯革命 / 382
12.2 干预常态化 / 383
12.3 货币主义学派的批评 / 384
12.4 理性预期的作用 / 385
12.5 从新古典综合派到新凯恩斯主义的演化 / 387
12.6 供给学派与供给侧经济学 / 390
12.7 新古典主义 / 394
12.8 新国际分工理论 / 395
12.9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398
1.1 来自生活的感受 / 002
1.2 三大指标 / 002
1.3 四个部门和四种市场 / 005
1.4 三个账户 / 005
1.5 宏观经济政策 / 008
1.6 中国情景案例分析 / 010
1.7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 / 015
第2讲 三大指标的内涵与关联
2.1 产出统计 / 024
2.2 失业率统计 / 029
2.3 通货膨胀率统计 / 033
2.4 三大指标的自然状态 / 035
2.5 奥肯定律 / 040
2.6 菲利普斯曲线 / 043
第3讲 经济增长理论
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050
3.2 新古典增长理论 / 054
3.3 内生增长理论 / 065
3.4 中国道路 / 081
3.5 发展经济学 / 085
第4讲 货币与通货膨胀
4.1 货币职能与困境 / 092
4.2 通货膨胀的本质 / 095
4.3 货币数量说 / 096
4.4 货币需求 / 098
4.5 何以适度 / 099
4.6 货币是不是中性的 / 109
4.7 治理通货膨胀的案例 / 111
第5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5.1 失业 / 123
5.2 劳动工资率的决定 / 124
5.3 劳动市场均衡 / 129
5.4 通货膨胀 / 132
5.5 再论菲利普斯曲线 / 136
第6讲 国际经济
6.1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 / 149
6.2 国际收支 / 155
6.3 汇率与利率 / 157
6.4 国际投资与分工 / 168
6.5 经济失衡与金融危机 / 170
6.6 人民币国际化 / 179
第7讲 经济周期
7.1 经济周期的含义 / 190
7.2 经济周期的类型 / 191
7.3 经济周期的成因 / 193
7.4 中国的经济周期 / 199
第8讲 计划支出与需求
8.1 计划支出 / 211
8.2 总需求与总供给 / 216
8.3 总需求模型:IS-LM 模型 / 221
8.4 IS-LM 模型的拓展 / 229
8.5 消费需求的决定 / 234
8.6 投资需求的决定 / 241
第9讲 金融体系
9.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250
9.2 资本市场的作用 / 257
9.3 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 / 265
9.4 货币乘数 / 270
9.5 信用膨胀 / 280
9.6 自由化的代价 / 286
9.7 中国金融改革的特色 / 291
第 10 讲 财政政策
10.1 政府支出与税收 / 304
10.2 财政政策工具 / 306
10.3 “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 312
10.4 IS 曲线 / 314
10.5 挤出效应 / 321
10.6 政府债务风险 / 325
10.7 代际平衡 / 330
10.8 减税效应 / 332
第 11 讲 货币政策
11.1 货币政策工具 / 342
11.2 货币政策目标 / 356
1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363
11.4 货币政策的时滞 / 367
11.5 泰勒规则 / 369
11.6 经济危机中的量化宽松 / 373
第 12 讲 宏观经济政策与流派
12.1 凯恩斯革命 / 382
12.2 干预常态化 / 383
12.3 货币主义学派的批评 / 384
12.4 理性预期的作用 / 385
12.5 从新古典综合派到新凯恩斯主义的演化 / 387
12.6 供给学派与供给侧经济学 / 390
12.7 新古典主义 / 394
12.8 新国际分工理论 / 395
12.9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398
Reference
韩立岩、赵尚梅:《宏观经济学十二讲:中国情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第3次印刷;
阿西莫格鲁、莱布森、李斯特:《宏观经济学》(第3版),中信出版社,2024年10月。
阿西莫格鲁、莱布森、李斯特:《宏观经济学》(第3版),中信出版社,2024年10月。
Audience
Advanced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 Researcher
Video Public
Yes
Notes Public
Yes
Language
Chinese
Lecturer Intro
Dr. Han Liyan, Professor at Beijing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Lab of Digital Economy. He once worked as a chief professor of economics in Beihang University for 20 years. He was awarded as Beijing Renowned Teacher, Distinguished Fellow in Chinese Quantitative Economics, and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s of the State Council. His doctorate research focused on fuzzy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in 1990s, and now his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fintech, foreign exchange rate combined with monetary policy, and green finance a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