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
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指导与调控、优化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资源配置?如何形成可持续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能力?如何稳步地消除贫富差距,而实现社会均富?
《宏观经济学十二讲:中国情景》是一本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本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以及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系统、全面地构建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书中凝结了两位作者数十年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同时,融入大量中国及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实例,从实践出发辩证地解读宏观经济学理论。
本书可作为本科、硕士和MBA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也是大众读者全面理解国际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思辨、实践的绝佳选择。
面向学术型研究生讲授时,加入高级宏观经济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十二讲:中国情景》是一本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本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以及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系统、全面地构建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书中凝结了两位作者数十年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同时,融入大量中国及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实例,从实践出发辩证地解读宏观经济学理论。
本书可作为本科、硕士和MBA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也是大众读者全面理解国际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思辨、实践的绝佳选择。
面向学术型研究生讲授时,加入高级宏观经济学内容。

讲师
日期
2024年09月20日 至 12月23日
位置
Weekday | Time | Venue | Online | ID | Password |
---|---|---|---|---|---|
周一,周五 | 13:30 - 15:05 | A3-1-301 | ZOOM 03 | 242 742 6089 | BIMSA |
修课要求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课程大纲
第1讲 宏观经济评价
1.1 来自生活的感受 / 002
1.2 三大指标 / 002
1.3 四个部门和四种市场 / 005
1.4 三个账户 / 005
1.5 宏观经济政策 / 008
1.6 中国情景案例分析 / 010
1.7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 / 015
第2讲 三大指标的内涵与关联
2.1 产出统计 / 024
2.2 失业率统计 / 029
2.3 通货膨胀率统计 / 033
2.4 三大指标的自然状态 / 035
2.5 奥肯定律 / 040
2.6 菲利普斯曲线 / 043
第3讲 经济增长理论
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050
3.2 新古典增长理论 / 054
3.3 内生增长理论 / 065
3.4 中国道路 / 081
3.5 发展经济学 / 085
第4讲 货币与通货膨胀
4.1 货币职能与困境 / 092
4.2 通货膨胀的本质 / 095
4.3 货币数量说 / 096
4.4 货币需求 / 098
4.5 何以适度 / 099
4.6 货币是不是中性的 / 109
4.7 治理通货膨胀的案例 / 111
第5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5.1 失业 / 123
5.2 劳动工资率的决定 / 124
5.3 劳动市场均衡 / 129
5.4 通货膨胀 / 132
5.5 再论菲利普斯曲线 / 136
第6讲 国际经济
6.1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 / 149
6.2 国际收支 / 155
6.3 汇率与利率 / 157
6.4 国际投资与分工 / 168
6.5 经济失衡与金融危机 / 170
6.6 人民币国际化 / 179
第7讲 经济周期
7.1 经济周期的含义 / 190
7.2 经济周期的类型 / 191
7.3 经济周期的成因 / 193
7.4 中国的经济周期 / 199
第8讲 计划支出与需求
8.1 计划支出 / 211
8.2 总需求与总供给 / 216
8.3 总需求模型:IS-LM 模型 / 221
8.4 IS-LM 模型的拓展 / 229
8.5 消费需求的决定 / 234
8.6 投资需求的决定 / 241
第9讲 金融体系
9.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250
9.2 资本市场的作用 / 257
9.3 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 / 265
9.4 货币乘数 / 270
9.5 信用膨胀 / 280
9.6 自由化的代价 / 286
9.7 中国金融改革的特色 / 291
第 10 讲 财政政策
10.1 政府支出与税收 / 304
10.2 财政政策工具 / 306
10.3 “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 312
10.4 IS 曲线 / 314
10.5 挤出效应 / 321
10.6 政府债务风险 / 325
10.7 代际平衡 / 330
10.8 减税效应 / 332
第 11 讲 货币政策
11.1 货币政策工具 / 342
11.2 货币政策目标 / 356
1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363
11.4 货币政策的时滞 / 367
11.5 泰勒规则 / 369
11.6 经济危机中的量化宽松 / 373
第 12 讲 宏观经济政策与流派
12.1 凯恩斯革命 / 382
12.2 干预常态化 / 383
12.3 货币主义学派的批评 / 384
12.4 理性预期的作用 / 385
12.5 从新古典综合派到新凯恩斯主义的演化 / 387
12.6 供给学派与供给侧经济学 / 390
12.7 新古典主义 / 394
12.8 新国际分工理论 / 395
12.9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398
1.1 来自生活的感受 / 002
1.2 三大指标 / 002
1.3 四个部门和四种市场 / 005
1.4 三个账户 / 005
1.5 宏观经济政策 / 008
1.6 中国情景案例分析 / 010
1.7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 / 015
第2讲 三大指标的内涵与关联
2.1 产出统计 / 024
2.2 失业率统计 / 029
2.3 通货膨胀率统计 / 033
2.4 三大指标的自然状态 / 035
2.5 奥肯定律 / 040
2.6 菲利普斯曲线 / 043
第3讲 经济增长理论
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050
3.2 新古典增长理论 / 054
3.3 内生增长理论 / 065
3.4 中国道路 / 081
3.5 发展经济学 / 085
第4讲 货币与通货膨胀
4.1 货币职能与困境 / 092
4.2 通货膨胀的本质 / 095
4.3 货币数量说 / 096
4.4 货币需求 / 098
4.5 何以适度 / 099
4.6 货币是不是中性的 / 109
4.7 治理通货膨胀的案例 / 111
第5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5.1 失业 / 123
5.2 劳动工资率的决定 / 124
5.3 劳动市场均衡 / 129
5.4 通货膨胀 / 132
5.5 再论菲利普斯曲线 / 136
第6讲 国际经济
6.1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 / 149
6.2 国际收支 / 155
6.3 汇率与利率 / 157
6.4 国际投资与分工 / 168
6.5 经济失衡与金融危机 / 170
6.6 人民币国际化 / 179
第7讲 经济周期
7.1 经济周期的含义 / 190
7.2 经济周期的类型 / 191
7.3 经济周期的成因 / 193
7.4 中国的经济周期 / 199
第8讲 计划支出与需求
8.1 计划支出 / 211
8.2 总需求与总供给 / 216
8.3 总需求模型:IS-LM 模型 / 221
8.4 IS-LM 模型的拓展 / 229
8.5 消费需求的决定 / 234
8.6 投资需求的决定 / 241
第9讲 金融体系
9.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250
9.2 资本市场的作用 / 257
9.3 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 / 265
9.4 货币乘数 / 270
9.5 信用膨胀 / 280
9.6 自由化的代价 / 286
9.7 中国金融改革的特色 / 291
第 10 讲 财政政策
10.1 政府支出与税收 / 304
10.2 财政政策工具 / 306
10.3 “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 312
10.4 IS 曲线 / 314
10.5 挤出效应 / 321
10.6 政府债务风险 / 325
10.7 代际平衡 / 330
10.8 减税效应 / 332
第 11 讲 货币政策
11.1 货币政策工具 / 342
11.2 货币政策目标 / 356
1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363
11.4 货币政策的时滞 / 367
11.5 泰勒规则 / 369
11.6 经济危机中的量化宽松 / 373
第 12 讲 宏观经济政策与流派
12.1 凯恩斯革命 / 382
12.2 干预常态化 / 383
12.3 货币主义学派的批评 / 384
12.4 理性预期的作用 / 385
12.5 从新古典综合派到新凯恩斯主义的演化 / 387
12.6 供给学派与供给侧经济学 / 390
12.7 新古典主义 / 394
12.8 新国际分工理论 / 395
12.9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398
参考资料
韩立岩、赵尚梅:《宏观经济学十二讲:中国情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第3次印刷;
阿西莫格鲁、莱布森、李斯特:《宏观经济学》(第3版),中信出版社,2024年10月。
阿西莫格鲁、莱布森、李斯特:《宏观经济学》(第3版),中信出版社,2024年10月。
听众
Advanced Undergraduate
, Graduate
, Researcher
视频公开
公开
笔记公开
公开
语言
中文
讲师介绍
韩立岩,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数字经济实验室研究员,原北航经济学二级岗责任教授,博导。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数量经济杰出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90年代博士研究方向为模糊信息与知识工程。当前研究领域:金融科技、汇率与货币政策、绿色金融。